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壺鈴在肌力與體能訓練上扮演的角色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壺鈴(kettlebell)一詞來自於俄文girya,意為一顆有把手的鑄鐵砲彈。隨著壺鈴運練的使用度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研究投入探索運動員或者一般大眾使用此類器材的效益。目前大部分研究支持以壺鈴作為建立體能或者體適能的工具是有效的!現今多數的研究主要以雙手盪壺或單手盪壺來操作。
雖然壺鈴擺盪也展現於心肺適能的正面效果,但須注意的是,其效果依然無法與跑步機或者傳統有氧運動相比擬  (Hulsey., et al,2012 )。  研究發現在經過6週重量訓練後顯著增加垂直跳4%,然而壺鈴訓練僅增加跳躍表現約0.8%。(Otto., et al,2012)

    我們熟知的盪壺(Swing),以髖關節主導的動作模式,強調快速地離心以及加速向心得動作。實務上,可能很難找到與壺鈴訓練類似的機制,可以讓一個爆發力動作重複暴露做多次數的向心與離心反覆(SSC,Short-Strethch Cycle),且不產生落地的衝擊(Landing Impact ) 。

    以下為雙手盪壺的動作: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分享自美國肌力體能(NSCA)2014年發表的回顧型文獻

▶︎研究顯示壺鈴盪壺是一個很棒的硬舉替代動作,並且動作需要快速的離心收縮模式,這與大多數訓練動作不同,更加符合運動專項的特殊性(牽張反射); 盪壺訓練在腿後肌肉群的活化程度很高,並且研究指出腿後內側肌群活化程度 > 外側肌肉群,這和許多短跑選手衝刺時肌肉的活化策略是相同的。

▶︎壺鈴訓練單次的生理反應上(大多比較壺鈴以及跑步機):研究上發現在相同的強度下,訓練時間5-20分鐘,壺鈴訓練的攝氧量小於跑步機上的有氧訓練;在心跳率的表現上兩種方式類似;壺鈴耐力訓練一般來說約是60%Vo2max,此強度在ACSM的耐力建議歸類為:困難(hard) 。


▶︎盪壺是一個以髖主導的訓練動作,訓練髖關節牽張反射(SSC)的效率以及腿後肌的肌力;體能訓練的應用,實務上對於美式足球、棒球、籃球或者田徑等運動項目,有專項遷移的效果。

▶︎盪壺與腿後彎舉(Nordic hamstrings Curl )做比較,盪壺在更大髖屈角度之下使用腿後肌肉群,這使得我們可以全段的開發腿後側的肌力;研究指出,這對於腿後肌的傷害「防護訓練策略」有幫助,體能教練可以利用更多角度來訓練後側肌肉群,用以增加肌肉橫斷面積及力量。

▶︎壺鈴盪壺在最大自主收縮過程中,在下肢完全伸展的同時,產生最大的臀肌自主收縮(create peak gluteal activation );在實際的應用上,體能教練經常利用深蹲與硬舉動作來教導選手如何利用髖關節,盪壺訓練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輔助」訓練。

▶︎相較於深蹲跳(squat jump)產生較高垂直反作用力,盪壺(Swing)產生較高的水平反作用力,意即—壺鈴盪壺相較於深蹲跳,在地板反作用力的數據上,有更高的水平輸出比;體能訓練的應用上可以針對需要高輸出水平力的運動員,像是田徑短跑選手(track and field)。

▶︎盪壺訓練相較於深蹲跳(squat Jump),利用「中等的負荷」就可以產生與深蹲跳類似的功率輸出(power output);體能教練在爆發力階段(power phase of programming)可以有更多的動作選擇,特別是需要水平力量的時候。

    目前的壺鈴研究大多為輕重量(男生為12,16kg、女生為8,12kg),未來如果有更多大重量(32kg或者70lbs以上),也許壺鈴對於爆發力以及最大肌力的提升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根據目前現在有的科學知識,以及實務上也很難找到有大重量壺鈴訓練的訓練健身房,壺鈴訓練似乎很適合作為一項準備訓練,傳統的重量訓練目前仍是增進最大肌力以爆發力的主流,儘管如此,更多的研究幫助我們了解壺鈴對於訓練上之效益!


    

Ref:  
1. Beardsley, C., & Contreras, B. (2014). The role of kettlebells i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2.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 4th Edition

臉書:Coach Matt 
https://www.facebook.com/mattshieSC/

IG :m_ssc 

https://www.instagram.com/m_s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