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att教練訓練科學 #重量訓練 #肌力體能 #動作優化 #矯正訓練 #防傷復健 #功能性肌力 #啟動訓練 #肌肉活化 #麥特教練x訓練文章 #訓練與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att教練訓練科學 #重量訓練 #肌力體能 #動作優化 #矯正訓練 #防傷復健 #功能性肌力 #啟動訓練 #肌肉活化 #麥特教練x訓練文章 #訓練與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啟動訓練 Part 4 -上肢拉

 ✨【啟動訓練系列 -上肢拉 】✨



這一系列寫著寫著也快來到終章,我自己用起來覺得蠻舒服的,也希望對各位會有點幫助。

在訓練  #引體向上 #槓鈴划船  #各類划船  #上肢拉 等衍伸動作  之前,除了放鬆跟動態伸展,加入強度更高 #啟動訓練 #神經徵招 ,可以讓你更有效率的熱身,好的啟動熱身訓練是讓你銜接之後主訓練動作的好工具,相信對後面主要課表訓練會很有幫助的。

動作一開始不求做到完美或者滿分,每次進步1%也就很好拉,保持熱情、持續進行,才能夠慢慢地進步。

但是如果覺得操作時有困難或者身體會覺得勉強,請不要硬撐下去,通常撐下去不是你的,是物理治療師或附近復健診所的XD。

✅動作1

LFE Lats   彈力帶單邊側彎等長收縮

🌀LFE = Limit Force Elastic

將彈力帶扣在左手肘後方,左側肩胛下壓,手肘往地板靠近的動作,身體重心放在左側,盡可能讓脊柱左邊側彎,對側手 手肘向斜上方肘擊的動作,把右側拉長,身體向左邊旋轉。

►建議操作  10-30 seconds x  2sets

✅動作2  Low pull up    槓鈴輔助引體向上

槓鈴大概放在胸口的位置,雙手可以肩寬或者稍微寬一點,以舒適為主,雙腳平放在地板,發力時,手肘往身體靠近,想著胸口要觸碰到槓的感覺,腳掌放置在地板上,也可以幫忙出力,不用讓全部的力量都交給上半身。

-

進階版本:身體到最上高時,試著讓胸口超過槓鈴,手肘繼續往身體後方移動,感受背部用力,通常會感覺更多背部下段的肌肉徵招。我自己做起來,也覺得比一般地輔助引體向上來的疲勞一點,背部的感受度也不錯,跟#暴力上槓  #musclepullup  ,發力的方式有點類似。

🌀補充想法:正手的引體向上主要是肩關節的內收,而進階版本的啟動動作,增加更多的肩關節伸展,甚至會做出肩內轉,在生物力學上可以誘發闊背肌,產生更多的張力。

►建議操作4下 x  2-4sets

✅動作3    Suspension Row 懸吊划船

利用吊環或者懸吊設備,讓身體跟地板呈現45-60度,角度如果越小,難度越高。

一開始大拇指朝下方,用力時手肘往後帶動,胸椎保持伸展,下巴收好,動作結束時,大拇指向外。

►建議操作4-8下 x  2-4sets

✅動作4

Underhand 8s   繩流反手8字

用繩子做出一個反手 8 字的動作,用下方手的”小拇指”當作引導,在空中帶出一個8字,畫出八字的過程,你的胸椎、肋骨、肩胛、骨盆甚至髖關節以及身體重心的轉變,可以慢慢感受。

►建議操作30 seconds x  2-4sets

✅動作5

RMT Curls   旋轉式彎舉

🌀RMT =  Rota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一腳扭緊地板(髖內轉),旋轉身體,做出一個上鉤拳,接著換手操作

有點像是 #第一神拳 裡面 幕之內一步 ,要做出 輪轉位移的動作 

►建議操作   10 x  2-4sets

✅動作6  

#訓練動作

分享最近練的上肢課表

🔺Pull up  引體向上  

背部、肩部、核心、手臂,基本上幾乎全身的肌群都可以訓練到。

🔺HK CCT pull down  單側螺旋下拉   

訓練脊椎主動側彎加上肩胛骨下壓+ 下旋轉的能力,闊背肌在生物力學上可以讓脊椎做出側彎跟旋轉的動作,所以如果能在訓練上主動做出來,可以改善脊椎兩側張力不相同,或者步態以及動作中,有一側較不協調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運動的目標跟追尋方式都不同,也可能會因為個人經歷而有所改變,只要能找到進步的方式,就足夠成為自己持續前進的動力了,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無痛中堅持,在汗水和淚水中成長,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強壯,體態棒棒的🤙🏽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啟動訓練 Part 3 -上肢推




在訓練  #槓鈴臥推 #啞鈴臥推  #伏地挺身  #肩推 #地雷管斜推 等衍伸推動作  之前,除了放鬆跟動態伸展,加入強度更高 #啟動訓練,可以讓你更有效率的熱身,好的啟動熱身訓練是讓你銜接之後主訓練動作的重要推手,相信對你會很有幫助的。


「推」的動作也不止在這些地方產生,今天其中一個熱身就包含跑步中的 #擺臂 動作,尤其在#高速的衝刺 訓練中,擺臂的協調性,會影響整個動作的經濟性,甚至可以說是移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環。


動作一開始不求做到完美或者滿分,如果覺得操作時有困難或者感覺身體太勉強,就不要硬撐囉,動作不熟的的話,平常運動的時候,也可以多跟你的物理治療師、教練、動作控制的專家討論等等。


動作解說:



✅動作1  Arm Bar  T-spine rotation 直臂國旗旋轉胸椎


將壺鈴往上推,保持手臂打直垂直地板,接著做出骨盆相對胸椎做出旋轉的動作,腳踩地板,帶動骨盆往對側旋轉,將膝蓋放在地板,這時候骨盆跟胸椎旋轉的方向相反,此時保持”呼吸“,支撐手肩胛後收(背部出力),脖子不要有代償(影片中我會用自己的手去確認脖子有沒有過多的張力,摸起來軟軟的是比較好的),接著,反向動作回來,腳掌越過身體先回到地板,接著身體慢慢轉回來,過程中肩關節會做出水平內收(胸肌用力)。


►建議操作  做4-8下,最後一下停留30s x 2



✅動作2   Incline push up  上斜板伏地挺身


雙手略為比肩膀寬握住槓子,身體呈現平板姿,雙腳比肩膀寬,腳掌微微內轉,做出肩外轉,通常會聽到有人說扭轉槓鈴或者把槓鈴折斷,扭轉的動作就是肩關節產生的「力矩」,此時保持背部用力、腋下繃緊,身體慢慢往下,到最低點時,胸椎保持伸展,前側胸肌伸展,接著往前推,讓身體回到一開始的動作。


►建議操作 4-8下 x  2-4 sets



✅動作3 Pike push up   下犬式肩推


雙手撐地板,讓身體呈現一個下犬式(雙手過頭+脊椎伸展)的姿勢,身體是一個「倒V」字型,手掌此時平貼地板,用力支撐好上半身的重量

接著手掌“擠壓“地板,主動把身體拉下去,讓頭慢慢的往斜下方移動,

到最低點的時候,

頭部跟兩隻手掌大概會呈現一個三角型狀,維持腹部、背部的張力,接著將地板推開,回到雙手過頭的姿勢


►建議操作 4-8下 x  2-4 sets  可與動作2一起,當成配對組。



✅動作4 OH Triceps   雙手過頭三頭肌伸展


雙手持啞鈴,高舉過頭,接著手肘彎曲,會感覺手臂後側被拉開,再回到手肘打直

過程中維持背部、腹部的張力,做出手肘彎曲與伸展的動作,藉此來活化三頭肌

這個動作也會對三頭肌的長頭有比較大的刺激。


►建議操作 10下 x  2-4 sets



✅動作5    Doble down pulse  加上  micro pulse  


強化跑步時上肢主動產生動量來幫助身體更加有效率地移動,增加上半身跑動擺手的協調以及效率,#Propulse  器材因為會提供聲音的回饋,可以及時給身體一些反應,讓你知道自己跑動的節奏以及在產生力量的時候,是否足夠流暢,好的動作,通常聲音會是清脆簡潔,不會拖泥帶水或者悶音,相反地,如果有悶悶的感覺或者兩邊的聲音不太相同,可能是技術動作還不夠熟悉。


►建議操作 60秒 x  2-4 sets  ,可與動作4 合在一起,當成配對組。



✅動作6  LM CCT Split Press  地雷管螺旋分腿肩推


地雷管推舉是一個很具有上肢功能性的動作,包含下肢的站位、骨盆與胸椎

也有許多衍伸動作可以做拆解和訓練

從下肢串連到上肢,再到全身性的爆發力動作

我也看過許多地雷館旋轉的協調性動作

我自己覺得蠻有趣的,如果大家對這類的訓練有興趣,也可以留言讓我知道


#大家的回饋也是分享的動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運動的目標跟追尋方式都不同,也可能會因為個人經歷而有所改變,只要能找到進步的方式,就足夠成為自己持續前進的動力了,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無痛中堅持,在汗水和淚水中成長,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強壯,體態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