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分析 x 肌動學 x 生物力學 課後心得 」
Clinical Advanced Kinesiology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一、
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步態分析是在研究所碩班一年級的時候,也不知道那時候哪來的勇氣,聽學長姐推薦老師兩年才開一次,就傻傻地衝去選了「步態分析課程」,選了之後才後悔,因為步態之複雜,絕對不是當初能想像的,加上自己當時解剖學、肌動學的基礎還不夠扎實,每次上課的過程都讓我如坐針氈,還記得當時為了看一篇步態的文獻,竟然花了兩個禮拜,以及面談過女神 傅老師,我才敢上台報告,雖然已經忘記報告的內容,但還記得當時緊張的感覺!
二、
這次的肌動學的研習主要圍繞在人體的步態,從足部、骨盆、胸椎的相對活動,來看我們人如何走路。
⚫️動作與姿勢的差異 (Motion / Position)
動作通常是一連串的序列,簡單的描述可以用我們從A點到達B點的方式,需要用影像來呈現。
姿勢/位置描述某一個狀態,像是肘部呈現彎曲的狀態,可用單一圖像表示。
⚫️相對動作與絕對動作 (Reletive / Real )
當一個動作產生,關節會產生相對應的動作,若從單一關節來看,會產生一個絕對動作,但此時相對應其他關節也會因此做出反應,此時關節的相對應關係就是相對性的動作。
▶︎以腳掌來看(冠狀面)當後足旋前,此時前足相對旋後。
以人體動力鏈的觀點來看:
▶︎腳掌為例,距下關節 就像是我們人體的轉運站,當跟骨外翻時,將距骨往下、往內 ,距骨帶動脛骨內轉。
▶︎當我們站立時,胸椎左轉時,左腳足弓會拉高,足部旋後(supinatiing),右腳則是足弓塌陷,足部旋前(pronating) 。
⚫️步態週期的分類
粗略分可以將其分為承重 (Loading ) and 推進 (unloading)來看
Loading 包含:initial Contact 、Loading Response、Mid Stance、Terminal Stance、Pre Swing
Unloading包含:Initial Swing、Mid Swing、Terminal Swing
而講師將其簡化成四個步態週期:
a.Initial Contact : 足踝旋後、骨盆對側平移、胸椎正中or同側側彎
b.Opposite toe off : 足踝旋前、骨盆同側平移、胸椎同側側彎
c.Mid Stance : 足踝、骨盆、胸椎接近正中
d.Opposite Initial Contact : 足踝旋後、骨盆對側平移、胸椎對側側彎
(以上看不懂很正常,因為需要看圖,和自己操作一遍才會比較清楚)
⚫️評估步態中冠狀面功能
因為只有短暫的一天,所以講師將重點放在冠狀面來做討論:
全身的任一關節都有三個方向的動作:
▶︎矢狀面 (動作)
:人體大部份的動作都在這個方向進行,以及從人類動作發展的觀點來看,這個方向也是我們出生以最先發展的。
▶︎冠狀面 (穩定)
冠狀面在人體動作中經常扮演一個”穩定的角色”,但與其說是穩定,或許更精確地來說是,活動中的穩定,舉個例子,髖外展或者經常提到臀中肌在單腳站立時,穩定骨盆帶,但如果把鏡頭帶入骨盆帶,我們看到到此時骨盆需要往同側平移(Insilateral Shifted)。
▶︎水平面 (功能)
旋轉的動作通常包含前面兩個方向,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須要的,更是運動表現所需,來這部分的訓練主要依據你的目標(goal)來決定。
⚫️動作矯正心法
其實也可以說是動作學習的方式,
這部分也是最需要自己好好消化以及藉由實證來強化自己的思維
分享部分 :
1.先創造一個 成功/喜歡 的的位置(position),再做動作(motion)。
2.給他一個成功的感覺,會接近錯誤的邊緣,因為人不會記得自己會做的事,但我們會記得”如何犯錯”。
3.研究證據,我們發現難易適中的挑戰,對於人的效果最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須適時的給予”選擇權”。 如果有興趣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動作學習的書籍或者文獻 ,Key Word : optimal challenge point
⚫️課程中得到的經驗:
我們都常常被👨🎓學生問及,何謂好的姿勢? 我是不是因為XXX,所以現在才會XXX 。
⚫️:
1.身體有選擇權就是「好的姿勢」。
2.最好的姿勢是「下一個姿勢」,而永遠都要有下一個姿勢。
#進階肌肉動學和應用生物力學解析
#尼西健康小學堂
#physiomotionlab
臉書:Coach Matt
https://www.facebook.com/mattshieSC/
IG :m_ssc
https://www.instagram.com/m_ssc/
https://www.facebook.com/mattshieSC/
IG :m_ssc
https://www.instagram.com/m_ss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